"宋学派'的特点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4 10:03:00

清代宋学派是指以方东树、唐鉴等为代表的批评当时汉学家以六经为宗、以训诂治经,遵循宋明理学家以义理注释经典的学派。清代乾嘉之际,以吴派、皖派、扬州学派为主体的纯汉学研究风靡朝野,成为清代中叶学术发展的主流,与这股学术思潮互为异趣的,是所谓“宋学”派的出现。“宋学”即宋代经学的简称。宋学作为经学史上的重要学派,盛行于宋明时期,沿迄至清代初期。其治经特点是训释经典注重义理,援引天理、性命为说,兼杂佛、道思想。于诸经中,尤重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四书,崇尚程颐、朱熹的经注。
清初,宋学得到官方的大力提倡,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不但亲自纂定理学著作如《周易折中》、《周易述义》、《书经传说汇纂》、《诗经传说汇纂》等,而且重用理学大师。因此,宋学成为清初的官方哲学思想。清初的经学研究,一尊朱注。如当时的理学名臣熊赐履一生学术宗旨以默识为真修,以笃行为至教,由程朱之途上溯孔孟。李光地虽是《易》学名家,但学风一同于论理、道、心、性。所撰《周易通论》,杂揉象数、义理,兼收周、邵、程、朱各家,补缀连贯,并无新意。陆陇其认为“继孔子而明六艺者,朱子也。非孔子之道皆当绝,则非朱子之道皆当绝,此今日挽回世道之要也”。吕留良笃信朱学,维护朱学不遗余力。此外如汤斌、魏象枢、魏裔介等虽也是宋学名家,但对宋学并无系统研究,仅以朱学仰承朝廷意旨,以达通显而已。乾隆初期,王懋竑作《朱子年谱》,江永作《近思路录集注》,李绂作《陆子年谱》,张扬程朱、陆王之学,但学风已由空谈玄理转向考据整理。如王懋竑的《朱子年谱考异》就以考据见长。稍后有唐鉴关于“孟子之后,传圣人之道以存经者,仍朱子一人而已矣”的鼓噪,但作为清初的宋学,却已呈颓势。
乾嘉时,儒经汉疏的研究炽盛,所谓“家家许、郑,人人贾、马”,汉学如日中天。对此,首先与汉学立异维护宋学的则是安徽桐城的方苞、姚鼐、翁方刚等一批从事散文创作的文士。梁启超认为:他们诵法曾巩、归有光,造立所谓古文义法,号称“桐城派”;又好述欧阳修“因文见道”之,以孔、孟、韩、欧、程、朱以来之道自任,而与当时所谓汉学者相轻《清代学术概论》十九。如翁方刚认为汉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考订,应当为义理服务,主张“考订之事,必以义理为主”,认为经典研究在于“欲明义理而已。”又如姚鼐认为:“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,以专宗汉学为至,以攻程朱为能;